logo

协作机械臂的潮水要退了,裸泳的要浮现了

2024-01-09

机缘巧合,我做了几年机械臂应用类的产品,比如展会上经常看到的用机械臂做咖啡、煎牛排(你大概率只能在展会上看到……)。

这类产品经常被评价为噱头、不实用,但最有价值的提问其实是:你们做了什么?

是的,核心部件机械臂、咖啡机是采购的,懂行的人一看,你们就做了一个组装、训练了几个轨迹。

我之前也问过一个问题:

那么多协作机械臂厂商,这应该是他们最擅长的,他们为什么不做?

我听到最直接的一个回答是:这块市场(餐饮机器人)没起来,他们看不上。

好像挺有道理。

但其实这个问题本身不太成立,协作机械臂厂商真的擅长吗?

协作机械臂厂商安身立命的那个点是什么?

小作坊式产品

我是在三四年前开始接触机械臂类产品,我的第一个感受是,为什么这么粗糙?

一个大框架、堆一些零件,有大有小、形态各异,杂乱的线路,绑一些外挂(真的是绑…),你看到这些很难把它跟「高科技」关联起来。

直到去年我们有机会做自己的产品,有一些改观,但仍然像小作坊产品。为啥?

高情商说法是:我们专注核心功能、快速搭建原型。

但从此之后我们就习惯了这个原型,从此再也不会改了。

我对一些协作机械臂厂商的产品也是这个感受,他们快速做了一个 beta 版本,然后抢先发布了,之后就再也没改过了。或者如果要改那就是个大工程,可能一切要从零开始。

粗糙的像是未经思考地组装一些器件,然后套上一个壳子,简单做个界面,说起来也有触屏、也有按钮、也提供了接口,但你感觉这东西就不是给你用的,可能是给某些黑客做的工具箱,让人非常有距离感。

更高维的技术来了

上面那个问题我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看到的现象是,这类产品并没有绝对的门槛,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哪家有绝对的优势。

「天才少年」稚晖君当年自己一人之力就完成了一个机械臂的设计,还是业余时间,并且实现了更自然的交互能力。

对这个作品,我听到印象最深的一个评价是「做demo容易,做落地难」。但这并不是重点,我是在想:「专注」机械臂本体研发的厂商,有着充裕的时间,却连基本的产品体验都不精心打磨,又如何去争取客户呢?

机械臂厂商一直维持着一个大家相安无事、岁月静好的局面,无非哪家为了争取哪个客户在价格上更优惠一些罢了。公司这么多年就是这么过来的,不也挺好吗?

但今年开始,由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带起的新热潮,必然会让协作机器人这汪水也荡起一波涟漪。

商业很公平,并不会因为你团队背景光鲜、并不会因为你做得早,就能给你想要的奖励。

未来怎样无人知晓,但如果仅仅交付一个中庸的功能模块,然后四处招手等着谁拿去再集成或改造为另一个中庸产品,可能会被慢慢退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