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式咖啡在全球的流行,是一个绝佳的商业化运作的成功案例
2024-05-26
你在咖啡店看到的菜单,主要以意式和手冲咖啡为主,其中绝大部分是以意式浓缩为基底的咖啡——拿铁、美式、卡布奇诺、玛奇朵……
人们饮用咖啡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但实际上,意式咖啡的流行大概也只是从20世纪后半段才开始,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在全球的流行仅仅是从1980年代开始的。
所以意式咖啡如何流行起来的?
意式咖啡诞生的背后诉求,是想要更快速地制作和饮用咖啡
意式浓缩咖啡,意大利语称 espresso,它的本意就是「快速的咖啡」。
它诞生的初衷其实就是,人们想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更快捷地制作和饮用一杯咖啡,所以自然想到在萃取的时候增加压力让热水快速通过咖啡粉,缩短它的萃取时间,并且这样也能得到一杯口感更浓郁的咖啡。
所以,意大利等一些习惯喝浓缩咖啡的国家,也有站着喝咖啡的传统,一小杯浓缩咖啡,两三口就能喝完。
意式的流行,既有产品优势,又与文化影响和商业运营有关
从产品角度,意式咖啡制作标准化程度高,它有非常成熟专业化的机器可以使用,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就可以做到稳定大量出品;
另外,以意式咖啡为基底,可以实现多样的饮品组合,比如通过蒸汽打发过的牛奶,和浓缩咖啡液以不同比例和厚度搭配,可以组合出多种口感独特的咖啡。给人的选择更丰富。
从文化角度,意式咖啡的流行也与意大利风情强相关,意大利的美食被广泛认可,所以推行意式咖啡的方式也比较容易受到认可。
以上这三点,其实都证明它是最适合商业化运作的饮品方案。
此外,专业咖啡协会的成立,拉花比赛等,都进一步推动了意式咖啡在业界的影响力。
星巴克的灵魂人物霍华德·舒尔兹最有发言权
星巴克连锁店在全球的快速扩张,对于意式咖啡的流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舒尔茨原本是美国星巴克公司的营销主管,星巴克最初只是销售烘焙的咖啡豆,并不在店内销售现制饮品。直到有一次舒尔茨去意大利出差,亲眼目睹意大利咖啡馆是如何制作和销售咖啡的,他大受震撼,并坚定地认为他一定要将这种饮用咖啡的方式在美国推行。
在他的自传中,他是这么描述第一次见识到意大利咖啡馆的感受:
我轻轻走近吧台,目光始终无法从吧台后那人的身上移开。他矫捷地磨好咖啡粉,量出分量,再将其放进闪闪发光的铬合金机器上的一个短柄过滤器里,机器咯咯作响,他拉了一下控制杆,一缕琥珀色的液体就注入下面白色的瓷杯里。
在闪展腾挪之间,他还用意大利语跟吧台前面并肩而立的三位顾客聊着天,语速极快。我瞅着他的工作台,心想,这个人是谁?我还没注意到,他已把一杯咖啡放到我的面前。手捧精致的咖啡杯,我觉得仿佛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我尝了尝这浓香之物。“Grazie!”(意大利语,谢谢)我向他说道。
他制作和盛咖啡的方式,与我在美国餐馆里看到的截然不同。在美国,咖啡是放在咖啡壶里,随时加热,顺手就倒进脏兮兮的马克杯里。但是这个,这简直就是表演!
请注意,他表述的重点在于这种现场操作一个机器为每个人制作咖啡的方式就像一场表演一样,也就是仪式感满满。
总结一下,意式的流行,首先是这种产品本身的特质,它的出品更稳定可标准化、而且制作效率高,并且可以通过简单原料的搭配组合出多种饮品。而由于有这些特质,再加上意式美食的名声,使得它更容易被大众所追捧,更容易接受一定程度的溢价。
这些因素,都使得它非常适合商业化运作,也就是能赚钱,并且利润丰厚。
不过,潮流总是会变。进入新千年以来,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逐渐席卷全球,开始推崇追求咖啡的原始风味,而更能体现这一点的手冲咖啡又重新走向舞台。但它并没能像意式咖啡一样快速流行,一直停留在少数的精品咖啡店神秘的菜单上。
同时因为并没有成为大众的饮用需求,所以只能在小圈子里盛产匠人、情怀之风,让手冲咖啡越来越神秘。
下一篇,一起探讨:手冲咖啡这种最简单的制作方式却一直不能破圈,又何时能走下神坛、更接地气?